近年来,各地纷纷释放求贤若渴的强烈信号,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含金量的招才引智政策。在引才实践中,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,引才为先,留才为重,用才为本。
人才是第一资源。从单纯的引才,到强调引、留、用并重,显然是一种进步,也是实践给出的答案。一些企业正是因为招来人才后更重视其作用的发挥,才慢慢打开了招才难的局面。
前段时间,笔者与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交流发现,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,对人才依赖度极高。谈及招才心得,该企业负责人说:“人才不都是招来的。”——企业在招人才,人才也在挑企业,他们会私下打听,招才政策能不能落实、有没有前途。先来的人才发展得越来越好,自然成了一张生动的招才名片。这也说明,留才用才也是招才引才的重要方式和路径。
待遇留人、感情留人、事业留人,同样适用于引才。对于人才来说,富有诱惑力的引才政策当然是需要的,但任何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,都不会满足于眼前待遇,而会更加重视未来前景。一个历经十数年寒窗苦读、在相关专业领域出类拔萃的人,心中所想绝不是眼前的三五斗那么简单。如果不能才尽其用,“一把米”又能留住人才多久?现实中,有的地方和单位争戴“人才帽”,大搞“抢人大战”,引进人才后却未能对其有效利用,导致一些人才灰心丧气,甚至一走了之。
要做好“引才为先,留才为重,用才为本”,还应处理好外来人才和本土人才的关系问题。现实中,“热了女婿冷了儿”“招来女婿气走儿”的情况不少。人才来源有外来本土之分,但人才使用不应有内外之别,更不能顾此失彼、厚此薄彼。而且,今天招引的外来人才,可能就是明天的本土人才,当一些“新人”看尽前贤成败,看到本土人才被荒废,其对自身前途的信心恐怕也会受到打击。
“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,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。”招才引智,招得来是本职,用得好是本事。时下,各地多措并举优化人才发展生态,激发人才发展活力,正体现了这样的导向。期待更多地方能够不断培育让人才生根、发芽、开花的工作土壤、生活土壤以及实现个人价值的精神土壤。
(据《工人日报》,略有删改)